【前言】
“他连师长的级别都没到,主席怎么就能给他授上将军衔呢,实在太不合理了!”
“别发牢骚啦,你要是能跟他一样为革命出份力,肯定也不会被落下!”
他是极为独特的开国上将,一辈子都没在军队里正式当过兵,新中国成立后,连个师长的职位都没当上,可毛主席却特别批准,授予他上将军衔,他们家祖孙三代都在内蒙古有着重要影响力。
这位将军有何特别之处,他的一生又与革命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?
【一、最特殊的上将】
1955年,党组织商量后决定开个授勋大会,好好表扬那些为革命事业出生入死、立下功劳的战士们。
那天,一千多名将领齐聚授衔仪式现场,他们胸前闪耀的勋章,既象征着军队和组织的肯定,也凝聚着老百姓的拥护。他们陪着革命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,最苦的日子都咬牙挺过来了,这枚勋章不仅是荣耀,更是那段峥嵘岁月的见证。
授衔仪式结束后,众人围坐聊天,突然有人提及一人:“你们想想,乌兰夫既不是汉族,也没在红军里历练过,咋就能让主席给他封个上将呢?我十几岁就参军了,到现在才是个中将,他到底凭啥呀!”
旁边有人听见了,就回应说:“你的级别也不算低啦,不过乌兰夫将军为革命立下的功劳太大了,就算他只是个平常人,这军衔也非他莫属。”
授衔大会结束后,军中有不少人对所授军衔不太满意,像许世友将军就觉得自己只评上将太低了,而徐立清将军则相反,他觉得自己的军衔高了,主动申请降级,大家对授衔结果多少都有点看法。
除了这些人物,还有没指挥过战斗却被主席力排众议授予军衔的,像有名的中央文胆谭政,以及我们今天要讲的蒙古族将领乌兰夫。
谭政为党和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立下大功,那乌兰夫又有着哪些不凡经历呢?
【二、出生于少数民族】
乌兰夫将军1906年在内蒙古出生,那时还是旧社会,他又属于少数民族,吃的苦头丝毫不比其他建国功臣少。不过,他原名叫云泽,这姓在当地可是大姓,他家自然也是当地的显赫家族。
只是他们住的地方注定不太平,蒙古位于我国边境地带,那时清政府已临近衰亡,中国大地上“造反”四起,老百姓天天过得苦不堪言,边境的土匪也趁机作乱,觉得没人能管得了他们,便天天为非作歹,抢劫财物。
除了这些土匪作乱,国家还面临着分裂危机。因为蒙古靠近俄罗斯,那里的统治者竟和沙俄暗中勾结,妄图把蒙古从祖国分裂出去,让蒙古的土地变成沙俄的地盘。
国家正处艰难时刻,小云泽心里头涌起了浓浓的爱国情怀,他渴望改变眼前的困局,想拯救这个处于水火中的国家,凭借自身努力扭转国家的命运。
怀揣着这份信念,年仅十七岁的他穿越了大半个中国,抵达北平,在蒙藏学校求学。这所学校是北洋政府为利用少数民族少年为自己效力而创办的。云泽深知他们的算盘,但为了能读书学习,他决定先隐忍下来。
在北平受到的思想熏陶远比边境小城强,云泽在这儿初次接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,那时北平聚集着许多革命前辈,有次参加同学发起的进步活动,他竟意外遇见了李大钊先生,李大钊先生成了他革命道路上的领航者。
随着时间推移,在各种因素影响下,他的思想慢慢朝着革命方向转变,在校时他就加入了共青团。因为他对革命满怀热忱,毕业后组织就吸收他成为党员,还派他去苏联,期望他能留学提升,回国后继续为革命事业出力。
云泽为了表达对组织栽培和信任的感激之情,便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“乌兰夫”。
在蒙古语里,“乌兰”代表红色,“夫”是儿子的意思。他把自身比作红色的儿子,以此表明自己对革命坚定不移的忠诚,自那以后,他成了无比忠诚的革命斗士,也是最早觉醒的蒙古族年轻人。
【三、终身献给红色母亲】
在苏联求学的那些时光里,国内的战友们依旧在顽强地进行革命斗争,乌兰夫既努力学习,又时刻关注着国内情况,心里急得像长了翅膀,盼着能马上飞回国内,与大家一同奋战。
在苏联度过了两年时光,组织最终经不住他再三恳求,同意了他回国的请求。乌兰夫激动万分,他太渴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了!只是因为身份特殊,他并未公开自己党员的身份。
1936年,全国范围内抗日的热情日益高涨,各地民众纷纷自发组建抗日游击队和民工团。然而,蒙古地区的执政者却在此刻被日本拉拢,背叛了国家,成了卖国贼,拒绝派兵参与抗日。
政府要是没本事,老百姓可不会买账,乌兰夫瞅准这个时机,带着蒙古族百姓搞了一场起义,这起义算是蒙古打响抗日的第一枪,蒙古的抗日武装队伍也就这么成立了。这一搞,不仅加快了抗日的步伐,还让蒙古的老百姓慢慢和国内的力量走到了一起,达成了民族团结。
后来,乌兰夫把这支蒙古抗日队伍壮大成了蒙旗独立旅,他自己当上了政治部主任和中共党委书记,带着队伍在呼和浩特周边跟日伪军激烈战斗,为抗战立下不少功劳。
但一个人孤军奋战终究不是长久之计,为了与组织接上头,乌兰夫绞尽脑汁,最后通过八路军第一二零师的牵线,成功回到了组织怀抱。有了正式身份后,他又接到命令,带着队伍继续留在蒙古地区驻守。
那时抗战快到收尾阶段了,但蒙古政府里还有亲近日本的人。为了民族和睦与百姓安全,乌兰夫领着队伍跟那些蒙奸头目打了几次硬仗,最后赢了。不仅把原来由日本人操纵的内蒙古临时政府给解散了,还成立了新的自治区运动联合会。
抗战胜利后,乌兰夫依旧留在岗位上,专心处理蒙古地区的政务,这回他不再是默默无闻的地下斗士,而是被民众热烈拥戴,当上了内蒙古自治政府的一把手。
外敌被赶走了,可国内还是乱糟糟的。抗日胜利没多久,蒋介石就明目张胆地挑起了第三次内战,对我党的人大肆围剿。乌兰夫身为蒙古自治政府的主席,带着已改编成内蒙古人民解放军的队伍,和国民党狠狠打了起来,把国民党的军队打退了,还把那些封建势力的武装也给消灭了。
蒙古地区获得解放后,他迅速调派兵力协助解放军,接连参与了辽沈和平津两大战役,为全国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新中国成立后,乌兰夫成了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的负责人,还同时担任内蒙古军区的司令员和自治区政府的主席。那时全国上下都在努力发展经济,内蒙古也紧跟步伐。乌兰夫将军根据内蒙古的实际情况,提出了“牧场归大家,放牧随心意”“不再开荒地,守护好牧场”以及“人和牲畜都兴旺”的发展思路。
他跟内蒙古的一批干部齐心协力,让牧业经济有了大发展,牧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。
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,乌兰夫将军荣获了上将军衔。他虽未亲自参与或指挥过重大战役,但在推动自治区解放、促进民族团结以及革命事业方面,他的贡献丝毫不逊色于他人,这个军衔对他而言实至名归。
【四、红色传承】
常言道“将门出虎子”,乌兰夫将军一辈子都投身革命和国家建设,他的子女们受他熏陶,都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才。
他的长子布赫在建国前就投身了革命,在蒙古草原上组建了首支文化宣传队,既给牧民们带去了欢声笑语和温馨关怀,又传播了革命的新思想,他的演出还曾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称赞。
新中国成立后,他依旧为蒙古地区的文化繁荣添砖加瓦,无论是文艺的蓬勃发展还是经济的复苏建设,布赫都紧紧追随父亲与国家的步伐,推动蒙古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。1993年,布赫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,职务达到了副国级的高度。
特别要说的是,他爸爸乌兰夫将军,当年在第六届全国人大上被选为了国家的副主席,现在他也算是接过了父亲的班。
云家两代人把一辈子都献给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建设,谁承想第三代也走上了这条路。乌兰夫将军的孙女布小林,打小出生在新中国,天天听家里人念叨爷爷年轻时候的事儿,再加上父亲给她做榜样,红色精神早早就在她心里生了根。
布小林的人生经历丰富,从下乡锻炼到考入大学,从首都北京辗转到内蒙古,从普通大学生成长为军区一员。她没有依赖家族背景,没有顶着长辈的光环生活,而是从最基层开始奋斗,现在她已担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,职位达到了正部级。
【总结】
乌兰夫将军一家,祖孙三代人都对国家满怀赤诚,无私奉献。尽管他们起点不同、身份有别,工作领域也各异,但他们的信念一致,都愿为蒙古、为国家,为心中的共产主义理想,献出自己的一生。他们是真正的共产主义斗士,永远值得我们敬仰!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盛鹏配资-实盘配资公司-配资炒股网站平台-杭州股票公司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